1月12日,全省首个以地名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惠州市地名文化公园正式竣工启用。
市地名文化公园位于惠州学院东北门外,占地平方米,以“地名文化”为核心,通过融合园林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全面呈现了惠州的自然地理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迈入该公园,只见嵌有多长的青花瓷西湖景观扑入眼底,通过青花瓷独特将惠州西湖秀美风景雅致地展现在眼前。
公园广场呈现出惠州地图形状,精选了70多个具有惠州特色的“五类地名”:历史人文地名、绿色生态地名、红色革命地名、蓝色海洋地名及工业地名,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惠州历史、感受地名文化魅力的新平台。这里不仅是文化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每一位市民了解惠州、感受惠州的绝佳场所。
地名文化墙,设计成为书卷式的文化长廊星欧平台官网,,对应36个地名故事配上摄影图片,主要展示各县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惠州地名景点。
该公园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作为公园投资、设计、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有精、巧、雅三个特点。
整体规划布局“精”,充分凸显地域性。公园以南北方位为轴线,以“惠州地图”的总体形状作为公园广场的核心建筑,以“东江、西枝江”为公园小道全园的地名景点。公园内设置了两座精巧别致的六角亭。一座为“福彩亭”,宣传福彩公益文化理念;一座为“三杰亭”,纪念廖仲恺、、叶挺三位惠州籍革命先烈。连接惠州学院的地名文化墙长88.7米,设计成为书卷式的文化长廊,对应36个地名故事配上摄影图片,主要展示各县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惠州地名景点。
地名景点设置“巧”,充分融入标志性。公园围绕桥堤、小道、亭子、河流等,错落有致分布惠州的名山大川、江海河瀑和有特色的工业地名星欧娱乐官方网站,等。首批遴选的七十余处标志性地名,巧妙融入其中。如东江、西湖、巽寮湾、双月湾、三门岛、澳头港、罗浮山、南昆山等按一定比例以泰山石材料来展示山体。公园的主景区也就是文化广场,以惠州地图形状作广场的铺装,并设置彩色的灯光带环绕,晚上亮灯惠州地图在公园中熠熠生辉,美轮美奂。有特色的地域“河流”如东江,用鹅卵石铺成具有的主园路,湖泊、水库用不锈钢线条结构模拟水纹,大大小小湖名漂浮其中。公园山脉模型、波澜起伏的草坪加石头刻字象征表达,配以古香古色的牌子附上文字说明。
设计观感体现“雅”,充分凸显文化性。公园以地名文化为核心,融入园林景观、历史文化星欧平台官网,、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众多元素,让人们快速了解惠州的地理地貌和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事件、建筑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地名文化中,融入了书法艺术、北宋年间的东平窑陶瓷文化、东坡文化等惠州文化元素。如长的东坡文化墙深入挖掘苏轼寓惠2年7个月发生标志性事件,请本土画家绘图烧制瓷画作品,配以地名故事。
了解一座城市,往往从地名开始。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是社会风貌和时代演进的重要见证,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符号等多重价值。
202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强化对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和挖掘。惠州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挖掘惠州深厚的地名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地名文化公园是保护和传承惠州地名文化,提高公众对惠州地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市地名文化公园由惠州投资、设计、建设,惠州学院提供场地,项目从起立项、报建、设计等,2024年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同年6月动工建设,10竣工。
该公园的建成,得到了广大市民欢迎,市民纷纷认为公园又美丽又有内涵。寒假刚开始,不少孩子们在公园里兴致勃勃地玩耍、欣赏。家住冰塘的黄女士带着儿女前来参观,“这样一个公园很好,有些没去过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先了解一下,可以更好地了解家乡。”惠州学院大四学生曾伊杰边欣赏边拍照,“有这样一个公园,可以让本地人、外地人更好地了解惠州地理文化、历史人文,认识惠州。”
位于东江边。明洪武三年(1370年),惠州扩建城池,始增此门。现有建筑为2006年结合防洪需要重建。门前旧有渡口所,乘船通往省城广州及全国各地,朝京门因此得名。朝京门扼守粤东交通要地,被称为“惠州天堑”。
位于惠州西湖的南湖南岸,有《仙女妆镜系湖缘》故事。相传,天庭七仙女五姐,伤春失手将妆镜坠落惠州,泪水注满西湖。暗恋她的文曲星,点化书房挑灯木鹅,驾临惠州,想把妆镜带回去。木鹅欲增仙力,贪饮仙泪,被五姐固定在湖边至今。又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惠州·景物【鹅城】条,有“古仙木鹅仙城。相传古仙放木鹅流至此,因建城”记载。因此,惠州也称“鹅城”。
位于惠城区东北,与惠东、惠阳、紫金接壤。东江水由北而下,经横沥转西。横沥镇地属梁化屯范围,今大岚便是其屯田地之宋元,多有闽南人逐江而居,今存有大量古村落,最为典型的是墨园村古建筑群。2012年,获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013年,获评广东省古村落。
小金口是惠州市通往广州,通往河源(含梅州、赣州)的交通枢纽。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在白沙堆开筑渡口《惠州志》载:至1987年, 行人不绝”。今成博罗县入惠州府古驿道渡口遗址。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乡镇企业投资环境百强镇,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麒麟文化之乡、教育强镇。
镇级行政单位。属博罗县,镇政府人民驻粮桥村。在罗浮山东南麓,宋时“自龙华寺七里登山”。因域内沙河蜿蜒如游龙,土地肥沃,取“龙飞凤舞、风华物阜”之意命名。旧有龙华圩,明属罗仙都。清属石湾巡司署。1986年称龙华镇。文化古迹遗存,有根植于传统客家文化、以龙华大鼓为主的民间鼓乐。
旧名龙华塱、旭日围,是沙河南岸低洼处的“塱里村”。南距龙华圩镇约1km,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其中陈百万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龙华大鼓是村民欢度节日、欢庆喜事的省级非遗传承项目。该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有“罗浮第一古村”之誉。
位于平陵街道东南,距街道办事处3公里。据村中《洪氏源流志》载:清中期,开基始祖洪及绍因兄弟分居,从梅县石坑迁此定居繁衍,见地多白芒草,故名白芒坑。村中革命历史丰富,2008年白芒坑革命旧址被定为龙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立“白芒坑革命遗址”牌匾。2013年,白芒坑被列入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点,社会各界自行前来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龙门县永汉镇行政村,低冚村是革命老区,现有低冚村大围祠堂、低冚伏击战遗址、妇女夜校遗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阵哨岗等红色遗址多处。低冚村是龙门县第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获评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龙门县龙华镇香溪村、功武村。新世纪初,开始打造“神秘的古堡风情,秀丽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今已成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的乡村示范景区。景区内有古建筑群:五宅碉楼、五宅进士第、玉树园书屋、功武廖氏宗祠、三光楼廖氏宗祠、廖守问夫妇合葬墓、万里龙关匾额、古码头遗址等。因具有岭南建筑艺术遗韵,获评国家级和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及广东省古村落。
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西北部白盆珠水库库区,原新庵镇高布村狮子山山腰。西来古刹于北宋嘉祜元年(1056)由安徽九华山地藏法王道场的高僧尘点无创建。起初是“饥餐野果,渴饮清泉,日务诵经,夜宿石洞”。至嘉佑四年(1060)方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岩石下,依山势砌成三间佛殿。现在除了岩石下的五间佛殿外,两块已崩裂的古老“西来古刹”门匾仍存,置于墙角。
位于西枝江中下游。镇级行政单位,惠东县人民政府驻地。因东面飞鹅岭地势较高,其余三面平缓,故名平山。平山自古以来就是粤东商贸重镇,早有“头平(山)二淡(水)三多祝”之说,以形容集市的规模和繁荣。在平山的红色革命历史中,有何友逖、朱观喜、罗焕荣、林喜等英雄。现为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第二大、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围屋,位于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委会大山下村。
崇林世居内镶有“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厚德载福,和气致祥”“树德务滋”“为善最乐”等匾、联,立有“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重国课,守国法,戒非为,崇节俭,端风俗,敬师长,和乡邻”星欧娱乐官方网站,十则规条,体现出叶家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智慧。
秋长古镇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文化古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传统民居,还有许多古老的祠堂、庙宇和古井等文化遗产。秋长古镇还是惠州著名的侨乡之一,许多海外华侨都来自这里。这里的客家文化独特,有着浓厚的家族观念和传统文化习俗,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