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十一场),方山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县市区专场第十一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方山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高鹏介绍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方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张庆斌,方山县政府副县长秦鑫,方山县政府副县长呼鹏燕,方山县政府副县长刘亮勤。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分享方山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方山县委、县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方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山一水一廉吏,百里粮川百里景。方山县地灵人杰、风光独特,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有为市区50万群众提供清洁安全饮用水的一泓清水“龙渊湖”,这里还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里,自古物阜民丰,素有“米粮川”之称。近年来,我们牢记习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二四四”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宜居宜游宜养宜业”四宜方山建设步伐,交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方山答卷。下面,分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一、坚持抓巩固、促衔接,推动“小县大发展”。紧盯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关键,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省考综合评价获评“好”等次。一是让农业强起来。建成全市首个市级肉牛产业研发中心,垚鑫生态养殖鸡蛋、鸡肉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名特优产品,全县肉牛、生猪、蛋鸡存栏数五年翻了一番;马坊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方山县供销合作社荣获全市唯一“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方山牛肉、甜糯玉米、道地药材等优质农产品成为省内外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二是让农村美起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市级乡村旅游星欧平台官网,重点村9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90个行政村一体推进;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全覆盖,一半以上行政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新改厕1110座,农村“颜值”更为靓丽。三是让农民富起来。“方山装潢工”劳务品牌名扬北京、内蒙等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劳动力人数比例连续四年稳定在8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年均增速10.2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8个百分点。
二、坚持抓培育、促增长,加快“小县大转型”。结合县域实际,锚定主攻方向,牢牢抓住新能源、文旅康养两个重点,探索具有方山特色的产业转型路径。一是找准“新”与“绿”的工业升级新方向。建成16座光伏扶贫电站和869户户用式光伏站点,走出了绿色能源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年均减少碳排放6.5万吨以上,累计分配光伏收益2.93亿元,村均325万元;近五年先后启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6个440兆瓦,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绿电”6.6亿度以上、减少碳排放55.76万吨以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二是构建“文”与“旅”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方山有全市唯一的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示范区“主引擎”“主阵地”作用,以激活北武当山为龙头,项目化打造、市场化运营重点景区景点,北武当山迸发新活力,田园里景区和张家塔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出圈出彩,“赏北武当胜景·游于成龙故里”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初验。2024年以来,来方旅游人数同比增加10%以上,“廉吏故里、康养胜地”旅游品牌越擦越亮。
三、坚持抓治理星欧平台官网,、促改善,构建“小县大生态”。方山县被誉为“吕梁后花园”,是“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一是高质量推进“方山蓝”捍卫行动。坚持“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协同发力,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0%以上,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特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荣获“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省级湿地公园梅洞沟荣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二是高标准实施“方山绿”厚植行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造林绿化项目,年均造林7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超全省17个百分点。三是高水平抓好“方山清”碧水行动。横泉水库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一批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完工,累计建成镇村污水处理站16座,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吕梁市区人民饮用水更加干净、更有保障,苍鹭、褐马鸡等野生保护动物成为方山“常客”。
四、坚持抓保障、促普惠,实现“小县大民生”。每年80%以上可用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真金白银”为群众幸福生活“赋能加码”。一是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实行教育“四个优先”战略,引进江阴教育管理团队合作办学,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初、高中初始年级招生人数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46%、76%,老百姓对方山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二是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国家级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技术示范中心建成投运,打造了疼痛、骨科、康复诊疗技术方山品牌。全省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落地运行,搭建远程诊疗平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9所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多维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经验做法被中办星欧平台官网,、国办通报推广。三是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逐年提高低保、养老等保障标准,社会福利院养护楼挂牌运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四是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县城道路及雨污分流改造等一批县城提升改造项目,“见缝插绿”打造口袋公园,影剧院、文化艺术馆建成投运;配合实施了新安大道、吕梁一中等市级重点项目,大武新城9个安置区安置房全部建成,3407户搬迁群众全部分房到户,助力吕梁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当前的方山,正处在动能蓄积、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昨天刚刚结束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主抓的20件大事要事,方山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诚邀各界朋友,多到星欧平台官网,方山走一走、看一看,探文化、赏美景、品美食、观民俗,和我们一起共同讲好方山故事、绘好方山蓝图。我先介绍这么多。下面,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
感谢高鹏县长的介绍。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请要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
方山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推进文旅发展和激活北武当山景区上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方山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禹治水始于骨脊山,廉吏于成龙名垂千古,贺龙张叔平光耀史册。全县现有旅游资源单体191个,其中三级以上优质资源占比45%,可供开发的有价值景点多达28处,包括大家熟知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国城南村遗址、大武鼓楼、于成龙故居,中国传统村落张家塔、来堡以及省级湿地公园梅洞沟等。可以说,生态、廉政、道教等诸多文化在方山交相辉映,源远流长。
2019年,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我们以此为新起点,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旅康养新高地,初步形成了“一镇、一园、两带、两峪、三区、十景”的生态文旅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赏北武当胜景·游于成龙故里”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激活龙头景区。激活北武当山景区是市委确定的20件大事要事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列出任务清单,逐一落实举措,启动了北武当山客运索道项目,完成了引水上山、景区卫生间升级改造、后山木栈道修缮、通讯网络覆盖等景区提升项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我们多渠道加大推介力度,精心组织了6大旅游季系列活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云集方山,宣传工作形成矩阵效应。成功举办“秀美方山、神奇武当”影像大赛,240多幅优秀作品让更多人走近北武当、爱上北武当。2024年北武当山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9.8万人次,为近10年之最。
二是培育特色品牌。以生态文旅示范区为牵引,打造了以“特色农文旅”、“主题乡村游”、“民俗体验游”等为主题的特色文旅项目。先后投入3亿多元,集中打造了1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了“洞天福地张家塔”“山水田园、庄上人家”及“我和苍鹭有个约会”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景点,蹚出了龙头带龙身,龙尾活起来的乡村旅游火爆出圈新路径。2024年,全县游客人数突破80万人次,乡村旅游人数占到70%以上,带动8500余名群众实现旅游产业增收。
三是联动宣传推广。主动融入黄河旅游板块,加快推进7条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了城景通、村景通、景景通目标。联合华夏航空、北京丰台站等开展“文旅+航空+高铁”宣介活动,构建起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宣传格局。先后举办北武当山半程马拉松赛暨健步大会,“年味张家塔”新春系列活动、“祈福北武当”法会以及“跟着悟空游方山”“空中视角游武当”低空飞行等系列活动,方山文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廉吏故里、康养胜地”的旅游品牌在省内外越来越响。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北武当山创建5A旅游景区和张家塔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3A级旅游景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文旅体验,擦亮文旅品牌,让方山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宜居宜游宜养的高品质生态文旅目的地。
刚才,高鹏县长介绍方山县多维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经验做法被中办、国办通报推广。请介绍一下方山县是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
感谢您对方山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中,多维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办、国办的通报表扬并全国推广。
一是重心下移夯基础。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山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引进了“行走的医院”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移动医疗设备+全科医生工作站+线上专家门诊”的诊疗模式,为全县9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配置了“全科医生助诊包”和电动自行车,可开展24项血液检测、11项尿液检测、远程彩超、心电、血氧等检查,乡村医生可携包上门为群众诊疗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实时传送到县级医院,由县级医院的医生诊断并做出治疗及用药指导,遇到疑难病例时可连线三甲医院的医生会诊,相当于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服务送到群众的田间炕头。该项目的实施武装了村医,提升了能力,让昔日的赤脚医生穿上科技的铁鞋。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节省了费用,项目实施以来,全县群众的大病和重病发生率逐年下降,2024年度全县的住院人次比2021年度下降了33.37%,逐步建立了“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预防体系,走出了一条偏远山区医疗管理服务改革新路径。
二是健全机制提能力。方山县持续加强全县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引进人才常态化。通过订单定向、公开招聘、招才引智等多种形式引进医疗技术人才。结对帮扶制度化。建立省市医院常态化帮扶机制,与上级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娄烦县就晋西北区域医疗学术战略联盟签约合作,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轮岗交流长效化。实行县级业务骨干到镇卫生院挂职锻炼、镇村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轮岗学习的交流模式,有效激活基层医疗资源。
三是一体推进强服务。方山县全力推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福祉。构筑医疗体系“一盘棋”。实行县带镇、强带弱,成立巡回医疗队下沉基层开展巡回诊疗活动。搭建数据信息“一张网”。发挥村医职能,形成以村为单位的人员健康信息小网格,做到百姓健康实时星欧平台官网,、有效监测。实现村民就医“一键通”。开通了“健康180”呼叫系统,村民有就医需求时,只需扫码一键呼叫,村医将快速接单出诊,对于自己无法处置的,将诊断数据上传县综合服务调度中心,通过会诊快速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是借梯登高促发展。方山县多措并举,提升综合诊疗服务水平。合作办医补短板。与北医三院合作,在县医院设立脊柱微创专科,由北京专家定期来我县坐诊,开展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疗和微创手术治疗。远程诊疗提质效。与西京、唐都、安贞等9所三甲医院搭建直通村卫生室的远程诊疗平台,每日免费向村民提供100个专家远程门诊号。分级诊疗强弱项。依托远程诊疗和县级健康综合服务调度中心,初步形成下有村镇“普筛”、中有县级医院“把脉”、上有三甲综合医院“会诊”的分级诊疗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助优质医疗资源,把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送进千家万户,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以硬的作风、严的要求、实的举措,全力推动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刚才高鹏县长介绍,方山县马坊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请介绍一下方山县近年来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和特色?
方山县气候适宜,水资源充沛,总量达9532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657立方米,高出全省357立方米。沿川10万亩耕地和7大沟68万亩天然人工草地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方山县围绕“特”“优”二字,做实农业文章,走出了一条“三化三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养殖规模化,提升存量。建成全市首个市级肉牛产业研发中心,健全完善以宏康牧业为龙头的肉牛全循环产业链,改良能繁母牛1万头,新建肉牛提质增效标准化示范场10个,扶持饲草加工企业6户,在全省率先推出“活体牛抵押贷”融资模式,被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给予典型案例报道。目前,全县牛存栏5.5万头。建成吕梁唯一的国家级种猪核心育种场嘉百育种基地,新建存栏20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0个,全县猪存栏达到8万头。实施完成垚鑫30万只生态养殖蛋鸡项目,全县鸡存栏达到140万只。垚鑫生态养殖鸡蛋、鸡肉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名特优产品,其主打的叶酸蛋、DHA蛋畅销省城,供不应求。
二是农业循环化,提升质量。构建“种养加”循环经济,依托宏康牧业、嘉百育种等企业,改良肉牛1.2万头,新建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6个,扶持饲草加工企业4户,3户酒厂年产量达3500吨,初步形成“肉牛品种改良、农户繁殖、规模育肥、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一条主链和“牛粪再生利用、饲草种植加工、纯粮白酒酿造”三条辅助链,以及“生猪养殖—粪污处理—有机种植—田园采摘”全循环产业链,全县饲草收储达到16万吨,带动34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近20万亩,43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一方粮川”区域公共品牌搭乘“云梯”,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三是产业特色化,提升含量。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打造、产业化经营”思路,依托天玉粮油、晋宝农业、油大帅等企业,大力推广有机旱作农业,落实农业综合补贴各项政策,蔬菜温室大棚达到461个,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3万亩。推动绿之乡西红柿酱、老传统辣椒酱、山外香玉米、甜糯玉米技改扩建,马坊土豆、刘家庄豆角、峪口芦笋、北武当新民村西红柿、大武蒜薹颇受市场青睐。与此同时,我们创建了小种植、小果木、小养殖、小加工、小餐饮“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村6个、示范户7930余户,成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稳市场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坚守老传统、专攻农特优,持续叫响“一方粮川”品牌,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请问方山县是如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感谢您对方山教育的关注。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提出了教育工作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四个优先”发展思路,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捐助”“输血+造血”“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着力推进方山教育全面逆袭、高质量持续发展。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借梯登高”。2021年7月,成功引进江阴教育管理团队,接管我县2所初中、1所高中,方山江阴再续20年前教育情缘。江阴市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部分学科骨干44名,多岗位、全覆盖引领方山教育,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嫁接”。三年来,方山中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4年,中考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增加到315人,比2021年增加了286人,增长率达986%;及格率70.31%,位居全市第四;总均分排名全市第三;均分增幅全市最高。高考达线%,实现了“低进高出、中进优出”的目标,初步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初高中学生回流已成为趋势。
二是强化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通过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方式,引进方山籍在外工作优秀教师12名、研究生63名,招聘特岗教师80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管理干部3200余人次。三年来,选派中青年教师到江阴顶岗跟岗实训,顶岗支教累计6批次120人、跟岗学习4批次74人。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3批次52人,优秀青年教师3批次28人赴北理工进修学习。同时,深化北理工教育扶持合作项目,涵盖全国教育专家、大咖的明德云在线课程资源向方山中小学师生全面开放,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智慧校园”。优化教育发展布局,总投入近4亿元涵盖17个学校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近2亿元,新建占地206亩拥有3000个学位的方山高级中学;投入3.59亿元,新建占地120亩拥有1800个学位的方山一中新校区和高中综合楼。县财政每年列支约1300万元专门用于对一线教师的奖励激励。大力实施捐资助学,成立方山兴方教育基金会,累计接收捐款3401.03万元,接受捐物及其他形式赞助总价值达1003万元。
四是着力巩固提升,构建“教育强县”。我县教育发展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每个阶段为期3年。第一阶段的目标“合作上轨道,学校站起来”;第二个阶段的目标“管理上规范,学校站稳脚”;第三个阶段的目标“质量上台阶,学校站前头”。最终把方山教育办成“山上教育的一座高峰、吕梁教育的一方强县、山西教育的一个品牌”。目前,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已顺利实现。2024年5月,我们同江阴市达成了第二、三阶段的合作意向,稳定了方山县未来六年中小学发展大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强化作风建设,引领本土管理人员和教师专业成长,让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育模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方山教育真正走上高质量、可持续、不可逆的发展之路。
方山县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里,请介绍一下方山县在深入挖掘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弘扬廉政文化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方山是于成龙的老家,近年来,我们在做好于成龙故居和陵园修复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维度讲好廉吏故事。坚持保护传承和科学开发并重,修缮了于成龙故居、于成龙陵园,开发建设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和于成龙廉政文化广场。于成龙故居和廉政文化园被市内外40余家单位确定为廉政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者近5万人次。2023年,于成龙故居和廉政文化园首批入选全省廉洁文化阵地目录,同年又入选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近日,又传来喜讯,于成龙廉政文化园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随着廉政文化进校园、传承好家风爱心解说员、于成龙品牌宣讲员培养等活动的深入开展,讲好廉吏故事的氛围愈发浓郁。
二是全方位挖掘廉政文化。先后出版《于成龙本传》《于成龙文化丛书》《清官廉吏于成龙》等二十多部专著;拍摄纪录片《于氏家风传古今》,参与央视《于成龙》电视剧的拍摄;成立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以于氏族规家训为版本创作的三弦、快板、顺口溜等广为传诵,《廉吏故里新风漾》作为典型被中央文明办宣传推广;发挥龙头作用,与于成龙初仕地广西罗城、于成龙读书地离石安国寺、于成龙祖籍地柳林于家沟联动交流,推动形成挖掘于成龙廉政文化的新思维新合力;赋能清廉建设,9个单位被确定为清廉吕梁建设示范点,3个单位被命名为山西省清廉建设示范单位。
三是创新性传承廉洁元素。启动实施于成龙廉政文创项目,举办文创大赛,开发转化“吕梁有礼·一品清廉”系列“廉漾新风、廉意生活、廉韵飞扬”3大类35款产品,形成独特而新颖的吕梁廉政文创样本,让廉洁文化走进生活,“一品清廉”主题Logo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廉政文化品牌标识。创作山西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AI于成龙》,推动优秀廉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和各种途径的宣介推广,真正让记录在书本里的清廉故事走出来,让沉淀在历史中的廉洁文化活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于成龙廉政文化对新时代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以古喻今、古为今用,不断推动廉洁文化的传播、创新与建设。
感谢方山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